昨天,我们谈到了“中年高管失业”之问题,马上有小伙伴就产生了兴趣,“什么样的人不会有中年危机呢?”掐指一算,大致上有三种:
第一种人,“不可替代”怎么才算“不可替代”呢,可以粗分为技术路线与管理路线两种:
一条是技术路线的,能处理复杂问题的,只有派你去才能解决,换其他人则无法胜任。
比如北大韦神,几个研究生困惑了两周的难题,他一个小时就搞定了,这就是技术上的不可替代
技术是不断迭代升级的,走技术路线的,一定要坚持锤炼内生涯(知识、技能、判断力、心理素质等等)
还要时不时“看看窗外”,了解行业发生的新变化,正如任正非说的:“技术专家要经常看文献、写心得,不要总是闷头干活。”
如果你不仅是技术大牛,同时也有很强的管理能力,那就更不可替代了。
另一条是管理路线的,能带领团队打硬仗、打胜仗,需要的不是单兵能力,而是团结下属,形成1+1>2的效果。
达到管理上的不可替代,需要摸清下属的性格与能力,把他们安排在适合的位置,恰如其分地分配任务。
向下管理时,要同时具备个人威信与人格魅力;对兄弟同级部门,要雨露均沾,不贪功不推责;对上层领导,要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凡事有交代,这真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
第二种人,“躺着赚钱”第二种人,他不用坐在办公室,他不用背负业绩指标,他不用向领导汇报,甚至已经实现“躺着赚钱”,什么事这么好
这种人往往靠知识付费、版权费、出场费等,比如在网上卖课,或者出书、参加论坛讲座、给企业做顾问和培训。
特别是知识课程付费,只需花一段时间输出知识经验,就能有成千上万次的收入。
能做到这个程度,必须有真功夫、真业绩,是行业认准的IP,他说的经验之谈,大多数人不会有异议,而且真的可以落地。
所以,能“躺着赚钱”的人,可能就是第一种人的延续,一堂课为什么能卖几百次,因为这堂课的经验,是他经历几百次的实践得来的。
比如刘润,前微软总监,担任过海尔、百度、中远等企业的战略顾问,他的5分钟商学院、底层逻辑、进化的力量,受到很多商业人士热捧。
比如冯唐,有过麦肯锡合伙人、华润一把手的实战经验,他把曾国藩的东方管理哲学,和西方管理体系融会贯通,于是“冯唐成事心法”自成一派。
比如洪向阳,有22年职业规划的实战经验,继承了世界公认的舒伯学派,并结合中国职场的特殊现实,他的《10天谋定好前途》、《新高考选课与志愿规划指引》,是职业规划师人手一本的宝典。
然而,如今知识付费盛行,“假知识分子”也变多了,大家如何辨别真货,就看他说的这些理论,是不是从实践中获得的,能不能实操落地。
比如向阳生涯的职业规划课程,就是融合了22年来的实战经验,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和现场实战,有位管理4600人的医药企业总经理这么评价道:
“向阳生涯的职业规划理论,能将复杂的职业问题,全部工具化、实操化、逻辑化,在任何行业都具有可复制性,并能够完全落地实施。”
在战场一线获得的经验教训,融合得出的战斗理论,同样可以转化到实战中。
所以,“躺着赚钱”的人看似很爽,但背后的艰辛难以想象,所以这类人相对很少。
第三种人,“吃经验饭”第三种没有“中年危机”的人,人数就比较多了,他们是吃经验饭的人,比如医生、律师、教师等等。
选择“经验饭”的职业,注定是要“熬”的,有点像任正非说的:“板凳要坐十年冷”
比如医学,学习阶段都比别人长几年,又比如法学,要经历“国内最难考”的法考。
踏入职场后,开始几年会比较难受,需要大量时间精力打基础,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所以,决定从事这类职业前,一定要有适合、明确、坚定的职业定位,在初三就要做好职业探索。
《10天谋定好前途:职业规划实操手册》洪向阳著
根据我们的【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如果孩子在初中展现出相关特长,性格也适合,甚至有“非这行不做”的使命感,恭喜你,你的孩子找到了能奉献终身的事业。
然而,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多家长盲目让孩子选医学、法学,全然不顾孩子的兴趣,为孩子的职业不顺埋下隐患。
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
职业规划、学会高考志愿规划,才能为孩子的未来保驾护航。
包括我们职业规划行业,其实也是“吃经验”的,不光是职业规划的经验,同时还要丰富的产业经验。
在向阳生涯起草的《职业规划师国家职业标准》中,为什么规定职业规划师要超过30岁?这就要求从业者要有产业经验,要有人生阅历,才能保证咨询质量。
我们对学员是精挑细选的,不少是做到总经理、部门总监、区域经理、副处级、副教授的职级职称,职业方面的深厚经验,职业规划的理论高度,可谓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