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规划师:离谱!考研报录比最高114:1,都是填志愿时挖的坑

近几年来,选择考研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报录比也逐年递增,一般来说10:1就是竞争较难的了,20:1可谓残酷,50:1已经算离谱的了。

今年部分考研报录比公布,超高报录比专业层出不穷,最高为同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报录比达到离谱的114:1

而在前两年,报录比超过50:1的专业也有不少,同济的控制科技与工程,达到惊人的267:1

产生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相关专业本就热门,报录比从来都就很高,另一方面是近年来考研报名量的增加
 

近年来,由于进入不喜欢的大学专业,或者毕业后就业困难,通过考研“转专业”的情况越来越多,但是,考研真的就能挽救就业了吗?

 


考研专业要考虑含金量、读“水硕”还不如踏实就业

通过考研“转专业”,结果并不一定利于就业,甚至可能还不如本科毕业,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小H本科读的是广告会展,觉得毕业后做广告“不体面”,于是考研读了个“高大上”的心理学。

小H读完硕士,兴冲冲去面试相关岗位,结果用人单位更看重第一学历,自己读的又是个含金量低的“水硕”,择业非常不顺。

小H得知,很多毕业后做乙方的同学,要么当上了组长主管,要么跳到甲方去了。

小H非常后悔,如果读硕士的两年时间,选择踏踏实实工作,现在也不至于“从零开始”。

向阳生涯认为,考研专业与本科专业之间,需考虑连续性、相关性、互补性。

没有本科的学习基础,只经历“跨行硕士”的短暂学习,肯定不如“本硕同专业”扎实,就业机会并不会提升。

比如法律硕士,就分为法学/非法学方向,前者针对法学本科生,他们已经有四年学习积累。

非法学方向,则有很多是跨行的,毕业后的竞争力,明显就不如法学本科+法学硕士。

而且即便是硕士专业,也有不少偏学术研究的,也有不少“就业弱势”的。
 

所以,想通过考研提高就业起点,必须要慎重思考。

 


志愿挖坑,考研填坑、一步走错,步步不顺

进入不喜欢的本科专业,或是就业弱势专业,再通过考研转路子,这就属于“被动考研”,根源还是在高考志愿填报的不科学。

高考志愿填报不谨慎,导致本科学业挖下大坑,只能通过考研填坑。

但在没有确定职业定位时,就盲目选择考研专业,不仅白费了本科4年的积累,还要再花两年去豪赌,而且毕业的年龄也很“尴尬”。

根据我们的【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25岁是一个关键年龄,正好从【探索阶段】迈入【建立阶段】,经历了试错矫正,逐渐确定一个长期的职业定位。
 

读完硕士再踏入职场,差不多是在24~25岁,不仅比本科毕业生晚了两年,“容错空间”也大大缩小。

 

《10天谋定好前途:职业规划实操手册》洪向阳著

硕士毕业后选择岗位,更容易患得患失,认不清现实,也迷失了自己。

有人觉得自己是硕士学历,怎么着也不能比本科生差吧,但如果硕士经历无法给自己“贴金”,竞争力确实就不如本科生。
 

由于高考志愿已经失误了一次,“被动考研”者的心态会更焦躁、更急于求成、更难以接受失败,对自身职业定位会更加迷茫,可谓一步走错,步步不顺。

 


职业规划引领考研深造、主动规划获得更高起点

很多人是本科大三大四,才考虑是否考研、考什么专业,甚至工作几年,才不得不通过考研换路子。

向阳生涯认为,考研的规划与决策,可以提前到高中阶段,因为考研是职业规划的一部分,更是高考志愿规划的一部分。

高考志愿规划,要以职业规划为指挥棒,具体的步骤如下:

初中职业探索>选定职业倾向>选择专业院校>高中选科>填报高考志愿

有些专业的就业门槛较高,拥有硕士学历,能大大提升就业高度,如法学、医学、生化环材、基础学科师范、农学、机械、经济等等。

如果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能力,非常适合这些“考研优先专业”,这时我们再掏出“考研深造指挥棒”,增加考研深造的考量因素:

比如双一流院校的保研率更高;本科硕士能否在同一个城市就读;如果是高分考生,可优先选择强基计划、本硕连读;有没有必要出国留学等等。

但广泛的现实是,很多家长不懂职业规划,填志愿时自以为是、漫不经心,不仅耽误孩子4年本科,还要额外搭进考研时间,造成职业生涯“开门黑”
 

家长的选择,会影响孩子的未来。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职业规划,学会职业规划、学会高考志愿规划,才能为孩子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向阳生涯,22年的职业规划实战落地,《职业规划师国家职业标准》起草单位,被誉为中国职业规划师的黄埔军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