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经有来自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华学习、就业、生活。一所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以优秀的教育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前来接受留学教育,从而推动国际化视野人才的培养。
我国高校留学生培养的必要性
留学生教育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和评估指标,发展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一方面,留学生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知识文化的传播具有强大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传播向世界各地,成为中国文化的“传道者”;另一方面,通过发展留学生教育,使中外学生相互交融,相互沟通,可以同时提高双方学生的知识文化视野。随着留学生教育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地位逐步提高,留学生教育的诸多不足也随之暴露:一方面,中国学生对于留学生在华待遇政策有偏见,部分学生认为,留学生录取标准比中国学生低,却享受超国民待遇;另一方面,许多高校中,当学生出现学习或心理上的问题时,辅导员及班主任会对学生进行谈话,但留学生群体往往游离在这个系统之外,这就使得留学生群体很难获得中国学生那样全方位的教育管理。因此,高校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趋同化管理有其必要性。高校通过趋同化管理不但可以增强留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公共资源,提高留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可度。
在华留学生仍有待提升的能力
1、对中国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大多数留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本国,背井离乡来到异国求学,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各国文化上的疏离、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和周边环境上的陌生,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不适应的情况。如一些宗教节日可能会与教学时间冲突,不同宗教的食物特色不同等都是需要管理者们解决的问题。对此需要留学生管理者们保持人文关怀,用心做好留学生管理工作,尊重他们的文化差异,将本校的良好形象向世界各国传播。
2、自我认知不够明确
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在中国学生的课程中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天赋。但在留学生中没有这些课程,对于自己未来是留在中国工作生活还是回到自己国家做贡献,是否会在本科学习四年后继续读研等这些问题,他们没有清晰的认识。不论是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还是毕业班的高年级学生,都缺乏一些基本的思想教育课程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认知世界。
3、缺乏宏观把控时代的能力
时代进步的大趋势是不因任何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如果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一味苦干蛮干,只能事倍功半。由于不同学生教育背景、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的关系,许多留学生不能清晰认识当今时代的主题,甚至认为自己国家不应该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对此应引入诸如类似“形势与政策”之类的课程来拓宽留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将形势与政策的大背景扩展到世界范围,培养他们宏观把控时代的能力,打造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思想、战略眼光的一流人才。
4、管理效率不高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内学生的管理主要通过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来进行,但许多留学生存在规则意识淡薄、时间观念较差等问题。在实际的管理中,许多留学生管理者过于体谅留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对留学生管理不严格,即使是犯了错误,处理方式也比较宽容。在我校留学生管理中对挂科的宽容尤为明显,由此导致的并非留学生的理解,而是留学生对规则的漠视以及进一步的逾越。很多留学生在挂科后不是去努力学习通过这门课程,而是四处找老师开绿灯,尽管最后通过课程,但自身并没有掌握课程相对应的知识和技能。针对于此,学校应申明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实现精细化管理,让规则不成为一纸空谈。
解决途径
1、提高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生涯规划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其更好地规划未来。生涯规划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自我认知、确定目标、环境评价、实施策略、评估反馈。这几个步骤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而且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这些步骤的认识也不尽相同。高校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反思过去,思考未来,以实际的态度面对未来发展;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社会环境以及时代大趋势做出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目标,并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实践表明,经过生涯规划后的留学生在学习以及规划未来的主动性上大大提升。
2、提升留学生在华就业水平
据调查,我校留学生在毕业以后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回国发展的道路,只有不到5%的学生选择在华工作生活。通过校企合作第二课堂、鼓励留学生主动参加校园招聘会以及学校推荐等方法可以提升留学生在华就业水平。提升留学生就业水平对我校留学生的培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邀请在中国工作的留学生“常回校看看”,以此提高留学生对中国的归属感,从而对留学生教育工作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形成一套良性的教育教学循环。
3、提升留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
社会实践在中国学生教育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是让中国学生在大学期间提前接触社会,为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将中国学生耳熟能详的社会实践添加到留学生培养体系中,并结合具体实际引入让留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一方面能够让留学生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从内心深处认可中国文化,增强对中国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树立留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不让他们把在中国的待遇当作是理所应当的,对中国怀有感恩之心。此外,鼓励留学生尝试创新创业以强化创新思维,引进创新创业类课程以开拓思维,通过这些方法,有助于留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质量人才,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显得游刃有余。
4、开展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工作
生涯规划课程在中国学生教育体系中已经相对成熟,但在留学生教育体系中尚是一片空白。留学生身上仍有对自己认知不明确等问题,应该引入这些认知类课程,如留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将这类课程增添一些留学生元素添加到留学生的培养方案中,通过课上和课下对留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塑造,为我国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推动留学生教育是我国提高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对我校增强国际影响力和发展国际关系将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将中国学生的必要课程引进留学生教育培养体系,时要考虑到留学生自身特点,从而实现“课程的留学生化”,但绝对的趋同化教育管理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应当承认中外学生在教育体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的客观差异并进行差异化管理,也应该在更基础的学生管理上进行趋同化管理,以此不断提高在华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