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师:文坛噩梦:他的书李健看一次哭一次

说到“先锋作家”,很多人第一个会想到余华。

在网上有个流传很广的段子:英国文学,我愿为荣誉而死;法国文学,我愿为爱情而死;美国文学,我愿为自由而死;俄国文学,我会死;而中国文学只有两个字:《活着》。

从这可以看出,余华在文坛的地位,《活着》在读者心中的分量。

把时间拨回到44年前,余华还不是名震文坛的作家,他从事着和写作完全不相关的工作——牙医,每天面对农民张开的口腔,拔掉一颗颗牙齿,余华形容那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

和余华无聊、无趣的生活相比,县文化馆那帮人就要轻松自在的多,他们整天在大街上走来走去,让余华好生羡慕,他也想过那样的生活。

彼时在余华眼中,写作意味着自由、富有、可以睡懒觉。

在这种美好期待的支持下,余华开始了转行的准备。

01

当时想进入文化馆工作,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绘画;二是作曲;三是写作。

绘画和作曲,对余华来说难度太大了,不考虑,相比之下写作就简单很多,只要认识汉字就可以了,抱着这种想法,余华开始尝试写小说。

转型最重要的是找到个人的最佳价值点,这需要综合性格、兴趣、价值观、天赋、经历等多种要素综合考量。余华幸运的地方在于选对了转型方向,也许他并不知道自己具备写作方面的天赋,但是在后期的成就上来看,余华是非常有才气的。余华适合走文学这条道路。



要达成转型目标,余华并非是闷头盲干,而是有规划,有步骤的完成转型计划。

刚开始写小说,余华经验全无,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于是他选择《人民文学》杂志作为自己的老师,看作者是在什么时候换段的,标点应该怎么点,一个字一个字的扣,一句一句的写,一段一段的仿结构,慢慢取得进步。

前期的积累是最辛苦的,除去白天在诊所的时间,其余时间余华基本都用来写作,一份稿件他会先投给《人民文学》《收获》等一类杂志,被退稿后,降低档次,寄给《北京文学》《上海文学》这样的二类杂志,再不行,也会给一些偏远的地级市的杂志社寄稿子。

在那个时候,余华就已经体现出苦中作乐的态度,五年时间,一直被退稿,但是余华一直没有放弃,根据主编的意见不断修改。

其中的辛苦,余华很少提及,只是笑着调侃表示,退回来的次数太多了,以至于邮递员都懒得敲门了,直接把信封从围墙外面扔进来,只要听见外面“啪嗒”一声巨响,就是退稿来了。

02

1983年11月的一天,余华接到了《人民文学》编辑周雁如的邀请,到北京去改稿,五年的积累终于迎来了收获。

去北京的经历让余华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有了更多前进的动力。回到海盐之后,县里的领导得知余华是受邀到北京改稿,认为他是个人才,于是将余华从牙医诊所调动到县文化馆,余华的职业转型就此达成。

随着写作经验越来越丰富,余华渐渐的火了,努力加上天赋的作用发挥效力,让他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杂志社开始写信向他约稿,从零星几封,到数不清的数量,他得意的跟父亲炫耀:这就叫火了!

随着写作的高度攀爬的越来越高,余华开始遇到一些瓶颈,感到自己仍然有专业上的欠缺,缺乏系统性的东西。

其实在CCDM高级职业规划师课程中,洪向阳老师就讲过这个重要的概念:所有的职业转型必然面临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7年,余华进入鲁迅文学院举办的文学讲习班学习,1988年进入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创作研究生班预备班,系统性的学习了四年文学知识。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余华触达到更远的地方,他不仅提高了理论素养,并且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艺术家,他们身上所散发的书香,让余华突破了小镇文学青年的局限,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待问题,下笔的感觉也变得不一样。

进修让余华找到了缺失的那一块知识,更好的在写作之路上前行。

其实工作以后再进修是很常见的事情,很多人都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开始进行查漏补缺,提升认知技法的新学习。

比如向阳生涯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课程中,有很多学员都已经有高考志愿填报的经验,但是因为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在帮助别人填报的时候总感觉有所欠缺,比如一些高校老师,在帮助学生义务填报时,害怕自己不够专业,于是来到课程中,学习专家的经验技法,让自己更有底气,能够处理方方面面的志愿填报问题。

在学习之后,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站在全局的维度思考问题。

经过锤炼的余华,在写作上也获得了升华,在改变思维之后,1993年,余华写出了令无数人震动的作品《活着》,《活着》让余华名声大噪,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家。

歌手李健也是余华的粉丝,他在多个场合表示余华的书,他每本都会看,而他和余华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03

对于职场人来说,职业转型需要考虑好未来的发展情况,理性全面的寻求转型计划。

向阳生涯创始人洪向阳老师在畅销书《10天谋定好前途:职业规划实操手册》中提出,人们在寻求职业发展机会时,应该用职能和职业两个维度综合思考。



对于个人而言,想要进行正确的职业塑造,首先要对自己的过往优势进行梳理,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列出自身长处,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然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寻找相同职能,或是上下游行业相关的工作。

在洪向阳老师《10天谋定好前途:职业规划实操手册》这本职业畅销书中,将转型分为转行、转职、转行又转职这三种类型,风险系数从高到低分别是:转行转职>转职>转行。

在转型前应该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要有清晰的职业定位和明确的转型目标;要透彻的分析目标职业,不要盲目转型;减少转型跨度,避免太高的风险。

同时做好充分的转型准备,比如知识准备,技能准备,让自己具备适应这一领域特点的知识技法,更好的完成工作;还有心理准备,新的职业范畴,必然会面临内界和外界的双重压力,要保持自信和冷静;以及环境准备,调查自己所在行业、所从事的职业大形势等,更好的把握进退的选择和策略。

转型意味着放弃多年来的积累,开始新领域的发展,对于想转型的职场人来说,需要全盘考虑问题。

不要盲目转型,不做计划的行动会让自己陷入高风险的职场环境,如果选错了方向,不仅耽误自己的时间成本,还会长期处于紧张恐慌的情绪状态中,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职业发展。

一定要在找准职业定位的情况下,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让自己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一步一步达成想要的结果。

所有的“谋划”,都是为了更好的前途。
扫进你口袋
微信搜索Arting365design 或 扫描二维码

推荐阅读